读书笔记-《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最近新读了一本书《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觉得挺有意思的,做点笔记,记录下有趣的研究故事,以及自己的理解。︿( ̄︶ ̄)︿

第一章 生物学与人类行为

研究1 一个脑还是两个脑

在某些意外事故中人们发现人的左右半脑分别掌管着人的不同功能,大脑左半球控制语言功能,而右半球更多的设计空间关系,艺术活动所需要的相关能力。而大脑两个半球通过胼胝体相互联系,通过切开胼胝体,断开大脑两半球的连接,科学家们发现一些奇特的现象。两个半球大脑都能进行思考和分析的工作,然而因为大脑两半球不能交流信息,当被试者观察图像时,研究人员会发现他们虽能指出图像在视野中的全部区域,但表示左视野什么也没看见(人的左脑控制身体右侧,右脑控制左侧),因为人脑左半球控制语言,所以要想让被试者描述出自己看见的东西必须让左脑“看见”东西,而左视野的图像是进入右脑处理的,虽然能看见但因为语言中心在左半球,所以并不能说出自己左视野看见的图像。
另外触觉实验中,被试者在看不见的情况下能通过用手(无论左右手)触摸找到研究者要求的对应物体,然而当要求被试者说出自己当时触摸的物体是什么的时候,用左手触摸的情况下,被试者无法说出和描述触摸物是什么,而用右手时,被试者就能说出触摸物体是什么,例如“这是一个勺子”。
而对于情绪反应,进行视觉实验时,实验结果发现无论左右半球,视觉刺激无论左右半脑都能引起情绪反应。
当然199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对于一种天生没有胼胝体的孩子,信息仍能在大脑两半球之间传递。而一些研究者认为被试病人在手术前大脑功能也是异常的,因此,在针对正常人的教育上,应该避免只关注大脑的一个半球。

研究2 丰富的经历是否等于更大的大脑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婴儿伸手可及的地方总会有许多小动物玩具和各种二样的彩色玩具。因为除了婴儿喜欢这些东西并作出积极反应外,绝大多数父母都相信,无论这个观点得到公认与否,孩子们需要一个令他们兴奋的环境,以促进智力和大脑最大程度的发展。那到底会不会产生这样的变化呢?
科学家使用老鼠进行了一项实验,方法是从同一胎中挑选3只雄鼠分别分配到三种不同的环境中,一只仍与其他同伴待在实验室笼子里,另一只分配到“丰富环境”的笼子里,第三只分配到“贫乏环境的笼子里”,共进行了16次,每次都有12只老鼠被安排在一种实验条件中,生活4到10周不等,然后人道剥夺实验鼠生命,按编号随机顺序进行解剖对照脑部发育是否不同。
结果发现生活在丰富环境中的老鼠相对生活在贫乏环境中的老鼠的大脑皮层更重且更厚,大脑组织中更具活性,神经元变得更大,有更高水平的化学活动,神经突触更大。
但是关于这项实验最主要的批评意见是它与人的关系问题。因为这类研究永远不能用人来做被试,且很难把一组老鼠身上的研究泛化到另一组老鼠身上,更别说泛化到猴子或人身上。因此仍需要更多的研究。

研究3 人的本性是“天生的”吗

一般而言,大多数人都将此归结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以及他们灌输给子女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权衡轻重的原则等;也有些人认为这其中兄弟姐妹、亲戚、朋友、老师起了关键作用;还有些人认为是生命中的一些重大转折造成的所有这些影响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都是环境因素。
而在鲍查德和莱肯对56对分开养育的同卵双胞胎(MZA)与共同成长的同卵双胞胎(MZT)进行比较试验后得到了惊人的发现。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相当数量的人类特征而言,大多数差异似乎是有由遗传因素(或“基因”)引起的。但这并不是指“人格是天生的”,人们就不需要努力了。鲍查德和莱肯研究的基本假设是,人的特性是有遗传和环境的综合影响决定的。所以,当环境因素影响较小时,其差异更多地来自遗传,反之亦然。例如大多数儿童都有机会学习骑自行车,这就意味着对所有儿童而言,环境的作用几乎是相近的,所以在骑车能力方面的差异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而在食物偏好上的不同,似乎就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多。

研究4 小心视崖

实验心理学家感兴趣的领域之一是我们用视觉感知和解释周围世界的能力。由此产生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这种能力是天生存在的还是后天习得的。
通过“视崖”实验装置(浅滩区-中间板-深滩区)对36名年龄6到14个月之间的婴儿及多种小动物进行了实验。结果9名婴儿拒绝离开中间板,27位母亲在浅的一侧呼唤她们的孩子时,所有孩子都爬下中央板穿过玻璃。只有3名婴儿,当母亲在深的一侧呼唤他们时,极为犹豫的穿过视崖边缘。大部分婴儿当母亲从视崖的深渊一侧进行呼唤时拒绝穿过视崖,或因不能够到母亲那里而大哭起来。婴儿已经意识到视崖深度的存在。对于其他小动物,对视觉依赖性不大的小老鼠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偏好。其他小动物的表现也与进化论完全一致,也就是说,所有种类的动物,如果它们要生存,就必须在能够独立行动时发展感知深度的能力。而批评者的研究显示当把年龄在2到5个月之间更小的婴儿放在视崖深测的玻璃上,这时所有与的婴儿都表现出心率变慢。这种心率变慢是感兴趣的信号,而不是恐惧的信号,恐惧应伴随着心率加快。这表明这些婴儿还没有习得对落差的恐惧,稍后他们将学会这种规避行为。这些发现与吉布森和沃克的结论恰恰相反。

未完待续 19.2.24



-------------本文结束 感谢您的阅读-------------

0%
Title - Artist
0:00